来源:磐石之心聊投资
科创ETF在寒武纪(790.380, 10.02, 1.28%)的带动下逆市飘红,到底科创还要涨多久?作为科创板最重要的成分股,寒武纪的走势决定了科创的走势。
2025年2月25日,寒武纪(688256.SH)股价盘中突破800元大关,总市值超3300亿元,成为A股仅次于贵州茅台(1454.000, -25.07, -1.69%)的第二高价股。这一表现看似强势,实则暗藏隐忧,而且有见顶信号。
寒武纪股价为何突然上800元?
这是由政策和情绪共振的结果。首先,是政策与情绪的短期驱动。当日上涨与阿里云千亿级AI基础设施投入计划直接相关,叠加《国家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对国产算力占比超50%的硬性要求。市场对国产替代的乐观预期被放大。
其次,资金博弈特征显著。公募基金持股比例从2024年三季度的8.71%飙升至19.55%,融资余额达43.24亿元(为2024年9月的3.6倍),机构抱团与游资炒作形成共振。
尽管股价逆市上涨,但是技术面与基本面已经出现严重背离。寒武纪2024年全年仍亏损3.96-4.84亿元,动态市盈率(TTM)为-256倍,估值泡沫化风险已达临界点。
高估值难掩盈利困局
寒武纪的高估值背后,是否存在业绩巨大改善的预期?我们认为,寒武纪的盈利仍然困难。
首先,营收结构失衡。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85亿元,同比增长27.09%,但72%收入依赖政府主导的智能计算集群项目,毛利率仅18.7%。政府订单回款周期从180天延长至415天,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
其次,单季盈利的偶然性。2024年四季度净利润2.84亿元,主要来自非经常性损益(如资产处置收益),扣非后仍为亏损。市场对2025年盈利预期过于乐观,而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已连续两年下降(2023年同比降26%,2024年上半年降7.27%),技术迭代能力存疑。
另外,寒武纪正在遭遇英伟达以及国产同行的冲击。英伟达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特供版A100/T4芯片,价格降幅达30%-40%,直接冲击寒武纪云端芯片市场。其CUDA生态覆盖90%主流框架,而寒武纪Neuware仅适配15%,客户迁移成本高企。
国内同行——海光信息(155.900, 1.84, 1.19%)DCU芯片采用兼容CUDA的GPGPU架构,2024年营收预计87-95亿元,远超寒武纪;华为昇腾910在能效比上已接近寒武纪旗舰产品思元590。
估值泡沫严重,技术面现顶部
寒武纪的市净率60,市销率25倍,远高于英伟达(10倍)。按照合理估值,2025年寒武纪必须实现50亿元利润,才能支撑当前股价。而其2024年Q4仅盈利2.84亿元,扣费后仍然亏损。
2024年三季度末,机构持股比例达64.83%,但近期龙虎榜显示机构净卖出1.35亿元,筹码松动迹象初现。
与此同时,寒武纪K线图呈现见顶信号。首先是双M头结构。2月21日股价触及777.77元后回调,2月25日冲高至818.88元后回落,形成典型双顶形态,颈线位位于700元附近。其次,布林线超买警示,股价突破上轨(736.68元)后偏离度达12%,短期回调概率加大。
其次,MACD顶背离。2月25日股价新高对应MACD红柱缩短,DIFF与DEA线间距收窄,形成日线级别顶背离。而且出现了放量滞涨的局面。2月25成交额85亿元,连续三日超过80亿,但是股价仅上涨1.28%,主力资金净流出,筹码集中度也出现了下降。
未来寒武纪和科创板怎么走,哪些板块低估,大家可以加入磐石之心的知识星球【磐点财经】查看,也可以获得盘中即时点评、风险与机会提醒、技术分析等金融服务。
结语
寒武纪的千亿市值狂欢,本质是国产替代政策红利与资本流动性过剩的共振结果,但其技术商业化能力尚未跨越“死亡之谷”。
在英伟达降价以及AI算力需求边际放缓的双重压力下,整个科创板估值体系面临重构风险。投资者需警惕“市梦率”陷阱,回归盈利确定性主线,方能在科技股泡沫与破灭的周期轮回中守住收益。$寒武纪-U(SH688256)$$海光信息(SH688041)$$科创50(SH00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