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股权纠纷、关联交易以及转贷风波之后,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阳科技”)拟主板IPO首发事项终于在本周迎来关键时刻。根据上交所公告上市委将于本周五审核海阳科技首发事项。
据了解,海阳科技是国内从事尼龙6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经过多年的行业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集切片、丝线以及帘子布完整的尼龙6系列产品体系。本次公开发行不超过4531.29万股。拟募集61230.2万元分别用于年产10万吨改性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一期)、年产4.5万吨高模低缩涤纶帘子布智能化技改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业绩方面,据披露显示2021年至2023年,海洋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39.47亿元、40.67亿元、41.1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77亿元、1.54亿元、1.25亿元及。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度海阳科技业绩表现亮眼。公司当期营业收入为55.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4.7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76%。
然而相较于业绩表现,海阳科技的研发投入就显得有些不堪。根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2021年-2023年以及2024年6月),海阳股份研发费用分别为8,963.78万元、8,066.55万元、7,433.08万元、6,071.0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27%、1.98%、1.81%、2.21%。而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22%、2.69%、3.07%,海阳科技的研发费用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来源:招股书》
此外,在研发人员占比上,海阳科技报告期内研发人员占比最高的2021年也不过6.51%,2024年6月末研发人员占比甚至低至4.56%。
综上可知海阳科技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占比似乎并不符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评定标准。对此,海阳科技回复表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单体公司口径,非合并口径。
同时,《V财网》注意到海阳科技海阳科技还存在财务内控不规范的问题。2019年至2021年,公司通过供应商的转贷共43笔,金额高达8.07亿元。这些资金的接收方包括扬州化友化工有限公司、泰州宝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供应商。公司声称已于2021年11月结清所有转贷贷款,并承诺不再发生类似情形。
而在海阳科技的供应商行列中,却还有一个“另类”存在。
根据披露显示海阳科技主要供应商中,多为实力雄厚的行业老牌公司。而公司己内酰胺供应商上海巍雷进出口有限公司却是一家2022年4月13日注册成立的新公司,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注册资金不过50万元。
但是就是这家2022年才成立的新公司,就在2022年当年海阳科技向其采购金额高达3,735.84万元。次年,即2023年海阳科技向其采购金额更是高达11,752.91万元。
值得关注的,一家新公司不仅能在成立当年获得海阳科技高额订单,还能获得535.00万元的预付款。如此不合常理的情况,不得不让人怀疑这背后是否存利益输送或是体外资金循环的情形?